查看原文
其他

就读这篇┃烟火流年

2016-04-20 赵峰旻 原鄉書院


烟火流年

赵峰旻

乡下人的日子,琐碎而平淡。总是在锅边灶台,柴米油盐的庸常生活中,日复一日,延续着炊烟里的温暖。这样的日子尽管寡淡无奇,波澜不惊,但对于今年七十九岁的婆婆来说,粗茶淡饭的流年里,嗅得见炊烟的味道,听得见花开的声音,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大年初七的早晨,“呯”的一声闷响,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条件反射弹簧似的从床上蹦起,懵懵中,四下搜寻。窗框里的天空,像一枚有机玻璃纽扣,晨曦中散发着幽幽的光。室内的盆景花瓶,桌椅板凳,一切完好,现世安稳。


可刚刚一声巨响,似放炮,又似炸雷,真实地存在过啊。我不甘心,趿着拖鞋,推开房门,敞宽的天井内,燃过的烟花,刹那芳华后,东一撮,西一堆,仰躺一地,抚慰着寂寞的伤口。记忆在瞬间恢复。原来今天是婆婆的生日,昨晚一家老小,回到乡下,相聚老宅,地上燃过的烟花壳,是为婆婆暖寿留下的印迹。


 厨房里亮着的灯,将夜的帷幕渐渐拉开。烟囱里冒着的烟,在空中划成一条灰色的龙图腾。此刻我已猜出八九,一定是早起惯了的婆婆,在准备一家子的早饭。撩开门纱,推开木门。天啦,厨房内一片狼籍,就像刚发生过一场战争。灶台上,右边的一只大铁锅,锅底朝天,仰着半个黑脸,仿佛在痛苦地呐喊,快救我。扣在上面的不锈钢的锅盖,像一条锅盖鱼,翻着白白的肚皮,仰翻在地,诉说着被遗落的委屈。炉堂的烟灰,纷飞四溅,洒满灶间。我像个战争废墟面前的祭奠者,怔在那里。


别怕,别怕,是我。这时,一个黑乎乎的人头,隔过烟囱,从灶膛门口,伸向灶台。婆婆满脸焦黑,黑得只剩下两个眼睛,朝我眨巴,咧嘴一笑,黧黑的脸上,露出一口白牙,黑白分明,极为滑稽。我再也忍不住,突然一声爆笑,笑得蹲到地上,差点喘不过气来。夸张的笑声,惊得树上栖息的喜鹊,叽叽喳喳,也惊动了一大家子,踢踢踏踏,朝厨房奔来。


我突然想起什么,像一只急了的猴子,窜到灶台后,将一堆烟花壳扔出门外。转身扶正炸歪的铁锅,这才发现,锅里,脆脆的,黄黄的年糕,还在滋滋地响,闪着润泽的油光,这些都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油煎年糕。笑声霎时凝固在我脸上,眼里有咸湿的液体,滴答流出。七十多岁的婆婆像做错事的孩子,搓着双手,羞赧一笑,没事,没事,吓着你了吧,不怕,不怕。


一大家子围着婆婆,七嘴八舌。两个孙女上前抱着奶奶的腿,愧疚地抚慰婆婆,都是我不好,昨晚我不该说,奶奶煎的年糕好吃,奶奶,我下次再也不要吃年糕了。


面带愧色的婆婆,瑟缩着枯瘦的身体,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更为单薄卑怯,让人看了心痛。等几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儿媳散去,我默默地收拾起残局。从小没有娘的婆婆,大字不识一个,就知道整天围着土地和锅台转。自那年得了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后,婆婆再也不能下地干体力活,在几个儿子的逼迫之下,转让了赖以生存的几亩田,才结束了一辈子的田间劳作。没有了稼穑,也就没有了秸杆当柴火。虽然邻居,他家一捆麦草,你家一把棉秸,但向来俭省惯了的婆婆,看到燃放下的烟花壳,还是如获至宝,当成燃料。


婆婆虽也生了三个儿子,但当公务员的二儿子,三十九岁那年,并英年早逝,这让她的生活塌了一次方。每年二儿子的忌日,烧火的活儿谁也不会和她抢,连平日里喜欢嚷着,抢着的要烧锅的孙子孙女儿,也懂事地将这个差事让给她,一切仿佛约定俗成。因为向来要强的婆婆,从不在人前流泪,这个时候,一边烧火,一边默默地,一任心中的悲痛,生活的艰涩,和着泪水长流,在烟火中寻找慰藉,烫平心灵的皱褶。等锅上菜好了,那边她的一腔悲痛倾泻得差不多时,并会自说自话,今天烟怎么上不了天,呛煞人呢。


两个儿子一个当老板,一个从政,都在城里居家,想让她享几天清福,三番二次地让她进城,可她终究不肯去,三儿子只好为她在乡下买下一座青砖小瓦的老宅,置好燃气灶。偶尔在城里待上几日,她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疼的,急着往乡下跑。因为,没有炊烟里的日子,她就会失去原本的活色。


回到乡下的婆婆仿佛接到地气,每当儿女们回到乡下,都说土灶烧的饭菜香。她就会迈动一双细得像麻杆的小腿,地里割上一把韭菜,摘上一把四季豆,拣些枯柴回家,再从井里打上一桶水,坐在边上细细的择洗。最后拎出快生锈的铁锅,在门前“哗哗哗”,刮下一层层黑黑的锅灰。


这边锅还没支好,小辈们并抢着钻进灶膛门前,抢着烧锅。我像小时候一样,取草,点火,“轰”的一声,炉膛里的火,像一条巨大的蛇,瞬间喷吐出长长的信子,让我避之不急,额前的一缕黑发,焦成一堆枯草,一股难闻的焦味充斥了整过灶间。


锅台上的婆婆一边嗔怪,说了不要你们烧,这下怎么得了,头发焦了吧。一边高呼,老头子,烧锅啊。公公乐颠乐颠地,蹲到灶下,添柴续火,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照亮公公整过脸膛,红红的发光,也照亮了一屋子的光阴。

日子的流水,一次次涤去生活的尘埃。风一程,雨一程,时光一错肩,婆婆更老了,老得像舞不动春心的杨柳,淡淡守着人间烟火,将最平凡的日子,过成流年里的水墨丹青,笑傲于自已的江湖,迤俪向前。

烟火流年


《烟火流年》   赵峰旻 著

线装书局,2016年4月

赵峰旻的《烟火流年》有着浓郁的生活在场感,心灵的微妙颤动如音符飞扬,经由才情灵化的语言诗性丰盈,美文的气质扑面而来,清新而雅致。在词语和感觉优雅滑行的同时,她透过生活或粗砺或纤细的质感,探寻一方水土的文化根脉,触摸性情人生的世相纹理,以广阔的视野扎实思索的力度。从而,让作品如同六月的麦田,麦香浓浓,麦穗实沉,醉人的风景与怡心的收获在同一片天空下荡漾。赵峰旻正是这样专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在,拓展作品的生命力。在尘世的烟火味、生命的韵味和灵魂的体悟中寻找个性化的书写,使叙事于诗意的轻盈中饱满文化的厚重和思绪的力量。




写给书迷们

2016年4月23日我们将迎来世界读书日和第二个江苏省全民阅读日。人们常说,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厚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也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这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身收益。”    

为更好的迎接世界读书日和全民阅读日双节的到来,东台新华书店将于4月23日上午9点至11点在东台新华书店店堂内举办东台本土作家、作曲家签售会,让您与他们零距离互动。

赵峰旻

赵峰旻,笔名新绿沐风,作家,记者。东台作家协会秘书长,杂文学会副会长,电视文学协会副主席,盐城市散文协会副秘书长,《海韵》文学副主编。


4月23日,这些书,你值得拥有



董永故里行

作者赵峰旻喜欢将梦想装进行囊,去远方流浪,在异乡走走停停,寻寻觅觅中,人文山水,名胜古迹,尽享精神的盛筵。

与太阳一起行走

以独特的眼光、细腻的情感、绮丽的才情、精美的笔触重点向我们展现了以家乡东台为代表的里下河水乡的时空画卷,并将这种隋感延展到对神州大地自然风光、人文山水的深刻眷恋。让读者感受岁月静好,尽享诗意生活。


新书问世  追怀之作



←烟火 流年

这个春天,沐着明媚温暖的阳光,捧读作家赵峰旻新近出版的散文集《烟火·流年》,读她充满质感温度的文字,品她充满智慧的语言,悟她人生思考的锦句,一花一草,一人一事,活色生香,丰盈饱满,笔墨生香。细读细品,无疑是一首尘世烟火里的田园牧歌。        


作者简介


赵峰旻,笔名新绿沐风,作家,记者。作品散见《雨花》《海外文摘》《青海湖》《青春》《百花园》《散文选刊》《安徽文学》《短小说》《经典阅读.中学生版》《扬子晚报》《杂文报》《微型小说月报》《兰州晚报》等全国各大报刊。作品选入《中国当代散文大观》《全国百名作家励志典藏系列丛书》等选本选刊,并作为高等院校教案和高考阅读教材。

出版《一样花开为底迟》《与太阳一起行走》(纳入中学生教辅书)《董永故里行》《烟火•流年》等文集。曾获孙犁文学奖、全国年度散文一等奖、全国乡情散文一等奖、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江苏省报纸副刊好作品奖、盐城市政府文艺奖等各类奖项。

东台作家协会秘书长,杂文学会副会长,电视文学协会副主席,盐城市散文协会副秘书长。《海韵》文学副主编。

主播简介


张翠萍,热爱播音、主持。

微信号:18962035676

点击阅读   2016年1月原乡书院“散文十佳”

点击阅读   2016年2月原乡书院“散文十佳”

点击阅读    2016年3月原乡书院“散文十佳”

点击阅读    2016年1至3月发表的散文目录

点击阅读    2015年度《散文》目录



本月《就读这篇》回顾


宋    波:血脉亲情,邂逅在历史的天空下

周苇杭: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

李培禹:清明,致遥在天堂的表哥

梁    婧:幸福一直在

梁长坤:花非花的境界

江    飞:纸上还乡

周淑娟、圭襄:这样的灯泡,在爱情中可以有

周作滨:在那柳絮飘落的日子

萧    红:春意挂上了树梢

姜明霞:这个春天,和你相遇

崔瑞刚:温暖从春天开始

姚国禄:村庄的鸟巢

雷抒雁:麦天

刘    毅:杨氏庄园,岁月在疼痛

采    薇:那一场与金黄无关的农事

蒋    殊:阳光下的蜀葵

赵    琳:奶奶的家味

七八子:自由行走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